栏目页-导航下方

    显哥

    贤达人

  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

    关注 已被0人关注
专家主页 > 个人专栏 > 文章详情

记忆中的过年

2023-01-13  作者:显哥

摘要:记忆中的年是一个神圣庄严的节日,也是一个品尝丰盛美食的节日,还是亲情友情汇聚交融的节日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最浓厚的节日。
关键词:过年童年记忆

记忆中的过年



记忆中的年是一个神圣庄严的节日,也是一个品尝丰盛美食的节日,还是亲情友情汇聚交融的节日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最浓厚的节日。


每年一到腊月便有了年的味道,有首儿歌唱道: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”吃了腊八粥,年的味道就浓烈了起来,而年的序幕是从腊月二十三——小年开始的。家家户户从这一天起,打扫房屋清洗家什,擦窗拭镜,这在我的老家叫“扫灰”。小年夜送灶,往往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,长辈们把灶王爷贴上墙,并在灶台上摆上面点糖果等贡品,其中必定有当时流行的糖瓜,世间的人们希望灶王爷嘴甜些,上天述职言好事,好让上天保佑一方水土来年风调雨顺,人们丰衣足食,而这也让孩子们心中有了期盼和敬畏。从这天开始,人们开始紧锣密鼓忙年了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,“有钱没钱,理发过年”,大人们忙着赶年集置办年货。七、八十年代虽说经济匮乏,钱少货缺,但是到了年集还是比平常货好量多起来,紧衣缩食的乡亲们也大方了起来,赶年集置办各种年货。在集上男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看“斗鞭”,大集上面卖鞭炮的商家用拖拉机拉着一车车的鞭炮在放鞭,你家放一支,我家放一支,看谁家的鞭炮更响更脆,四周围着很多大人孩子,看谁家的鞭炮更响和脆就买谁家的,好不热闹,这也是赶年集的一大特色吧。


 那时村里条件好的家庭几家合伙杀一头猪分一分,餐桌上的年夜饭就会跟着丰盛起来。人们赶集买肉都要买那膘肥瘦肉少的,肥肉可以烤出大油,留着以后炒菜吃,用这油炒菜那个香啊!母亲们忙着做各种过年吃的面食,馒头、枣饽饽、卷子、豆包、糕,在那物质条件缺乏的年代,母亲依然能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变着花样做出用白面、玉米面、地瓜面为皮的豆包和糕。还有一种面食叫“萁馏”,用地瓜干磨碎搅拌上豆沫做成,咀嚼之间流淌着一种独特的香甜,以至于如今只要遇到有卖的,必定买来品尝,然而无论如何也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了。


 那时过年的零食只有花生和葵花籽,炒花生要到河边捡粗砂子回家放到大铁锅里和花生一起炒,家里人怕孩子们提前馋不住早早偷吃了,炒花生都放在腊月二十九晚上。躺在炕上的孩子们听着哗啦啦的锅铲碰撞声,闻着渐渐发出的花生的香味,哪能睡的着?大家都闭眼假寐,默默期盼着第二天早点到来。这为数不多的炒货是不能敞开了吃的,要留着招待亲戚,招待拜年走亲的乡亲们,小孩子只能分到有限的一点,在除夕夜兄弟姊妹用碗分一分,心眼多的先吃哥哥姐姐的,自己的则留着最后吃。


 接着便到了除夕,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。除夕也称年三十,这一天走南闯北在外奔波一年的儿女都要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,中午和晚上都要一起吃团圆饭。家有宗谱的都要挂上,摆烛台,放香炉,各种鱼肉瓜果贡品一应俱全,即是对祖宗前辈的敬奉,也是祈祷先人的的庇护保佑让家族后代兴旺发达,岁岁平安。此时大人们嘱咐孩子们不能乱动,不能乱说,要对先辈敬畏感恩,要多说吉利好听的话语,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下,也变得规矩肃穆,庄严而神秘油然而生。说话做事都变得小心翼翼,谨小慎微。每家每户要在门口贴对联,祈福新年新气象。天一黑,过一两个小时就要出去放一支鞭炮,叫“接灶”,把灶王爷接回人间,继续守护一方,一直要接到晚上十二点。交子时分鞭炮满天,响彻夜空,在流光溢彩的夜幕下,人们开始下饺子,吃饺子,吃了饺子新旧交替,便是新的一年了。整个晚上,大人会叮嘱小孩少说话,不吉利的话不能说,小孩用竹竿放鞭时要说“高发高举”,若不小心说出“高擎高擎”,还会遭到大人训斥。过年的饺子早早就包好了,里面一定要放大枣和硬币,寓意是“早吃甜头早见钱”,每次吃到钱和枣,心中都会产生喜悦,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在招手,孩子们为了多吃出钱和枣,总会吃比平时多得多的饺子。年夜饭中必有鱼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,必有豆腐,寓意“人人都有福”,必有油菜,寓意“人人都有财”。一顿年夜饭是团圆饭,也是祈福饭,更是希望饭,吃年夜饭的过程中,一家人欢聚一桌,喝酒吃饭看春晚,在期盼陈佩斯、赵丽蓉、赵本山、范伟、黄宏等老师的小品节目中守岁,每当电视中响起李谷一老师的《难忘今宵》歌曲,便预示着春晚结束了,大年初一拜年就开始了。


在我老家,有的村是从晚上十二点开始拜年,我们村是从早晨天一亮就开始拜年。拜年时大人孩子都换上过年的新衣服拜年,全村人家家都要走到,见面问声“过年好”,小辈给长辈拜年要磕头,长辈要给压岁钱,祝福孩子们新的一年岁月安好,健康平安。到乡亲们家拜年,小女孩要糖果,小男孩要鞭炮,拜完年相熟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清点要到的糖果和鞭炮,那种欢乐的场面,现在想来也依旧泛着岁月的金边。长辈给的一整支鞭炮不舍得放,男孩子们要把鞭炮芯子拆开一个一个地放,这样就能让这种快乐能更长久一些。调皮的孩子还要在鞭炮点燃后罩上个瓶子,看看能蹦多高,这种快乐能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。


 大年初二叫“送年”,这一天我老家的风俗是外甥去看姥爷姥姥舅舅,叫“三辈不能忘了姥娘家的门”,让血浓于水的亲情一直延续,不忘母恩,亲情满满。晚上吃饺子放鞭炮把年送走。大年初三走娘家,是新女婿出门看丈人丈母娘的日子,初四到十四是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走亲访友的日子。幼时记忆中,母亲总把两个馒头,两个枣饽饽,两个卷子和几个豆包用包袱一包,放在一个篮子里,让我和哥哥姐姐去走亲戚,去舅家,去姑家……正月走完多家亲戚后,篮子里的东西都还在。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,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,把年过得红红火火,现在还常戏说以前过年时一条鱼正反两面能招待两拨客人,调侃那时的贫穷与无奈。正月走亲戚,走的是亲情,走的是念想。亲情友情也在走的过程中越走越亲,越走越近了。


 到了正月十五,闹完元宵节过年就接近了尾声,吃元宵闹花灯是必备节目。这一天一大早,很多人都要到县城看闹元宵,人山人海,有舞龙的,舞狮的,跑旱船的,走高跷的,花车游行的,最好玩的当属猪八戒背着媳妇走高跷,那滑稽的样子常常让人哈哈大笑。到了晚上做花灯,点花灯,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,小孩子一手拿着礼花,俗称“嘀嗒箭”,一手拿着一个小灯笼在家里和院子里照,嘴里念叨“今天过十五,哪里照哪里亮”,辟邪祛灾,祈求一年平平安安。过完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,带着新的希望,踏着春的足迹迈进了充满希望的一年。


记忆中过年,有对新衣服的向往,有对鸡鸭鱼肉的垂涎,有对压岁钱的期盼,也有对年少时光的留恋,更有对物质贫穷精神富足的时代的纪念,那种分着吃有限的糖果花生小零食时的亲密无间,那种东家一碗西家一盆的分享和无私让年过得有滋有味,回味至今。


 现如今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,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经济条件飞速发展,物质生活富裕丰盛,平时想吃啥就吃啥,想穿啥就买啥,虽然每年还是忙年置办年货,但是却与记忆中的年不一样了。置办年货不再赶集这一种形式,各大超市商场比比皆是,各种商品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平时想吃啥就吃啥,几乎天天生活就像过年。科技的高速发展,互联网的流行,电商的兴起,网上置办年货被年轻人推崇,足不出户就能把年货置办齐全,实在是方便至极。以前买盆鲜花是一件奢侈品,而如今年前买几盆鲜花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年货。电话,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让拜年也简单高效,见屏如面,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,也让走亲访友变得珍贵起来,却也少了面对面的那种亲切感,少了以前过年的各种趣闻轶事。


 时代在前进,生活在改变,我们坚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!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,过年那些事在悄然发生着变化,但是敬祖宗,孝亲恩,重亲情,祈福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一直不会改变,只不过用更加贴近时代的方式表达着而已。以前、现在、将来过年那些事也会一直延续着、传承着……

 

 

李沧民盟:黄站显


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,请立即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处理
Copyright 2019 问答维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windowi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司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文华东路8号院1号楼2层237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第16563号
ICP许可证号:京B2-20201530 备案号:京ICP备20010935号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812号